×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东方龙腾

15 邪恶黑帮

15 邪恶黑帮

达拉斯微笑地把100两的银票推到了胡澄涵面前,胡澄涵心花怒放,小心肝都快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100两白花花的银子哪,按照他现在每月2两银子的薪水,不吃不喝得积攒4年多呀。哈哈哈哈,这下发达了!

“先生,这些银票我不能拿。”胡澄涵咽了咽口水,言不由衷地说道。

“胡,正如你所言,这也是上帝对你的奖赏。”达拉斯不容置疑地说道:“我们一致认为,你的工作非常出色,这是你应得的奖励。”

胡澄涵知道那些洋行大班都已经拿到了这个奖励,并不是达拉斯自作主张,如果他再不拿这些钱,那就不合适了。于是不再扭捏,万分感激地收下了银子。

后人没想到的是,这起由上海县安清帮引发的毁路事件,导致中英之间达成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外交协议——英国人从此在雇佣中国人和管理英租界上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

正如此前所述,巴富尔此时正在和宫慕久签订《上海租地章程》,经此毁路事件后,巴富尔强烈要求在章程里加上两条:

一、英国人有权在英租界内自行雇佣中国人从事各类工作,清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这些中国人可以在经过允许后在租界内居住、生活。清政府必须保证这些中国人的不会因为替外国人工作而在租界之外受得任何伤害。否则,将追究当地政府不作为的责任。

二、禁止任何对大英帝国臣民和盟友不友好的人进入英租界从事任何活动,一旦发现,英国**有权自行处置,并追究当地政府的连带责任。

历史上,为防止华洋纠纷,巴富尔与宫慕久协商规定,租界内不准中国居民居住。到了后来,规定更加苛刻,华人只被允许白天进入租界务工、做买卖,晚上必须离开租界,即使洋人雇佣的华人也不得居住在租界里。。

如今,那些对大英帝国忠诚的中国人可以在租界内居住生活,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这个转变缘起于胡澄涵。

胡澄涵在安清帮毁路事件发生后,委婉地向达拉斯先生表达了他的担忧——这些修路的中国人如果回到城里,一定会上海县那个邪恶黑帮的报复。

达拉斯没想到这个事件的后果有这么严重,他立即找到了巴富尔先生,希望通过他向清政府施压,并允许这些中国朋友将来生活在租界里。

巴富尔深思熟虑后答应了达拉斯的请求,在上海租界章程加入了以上两款条文。宫慕久自知理亏,只好答应下来。

“外滩大道”修成后,汪鼎杰和几十名并肩作战的同乡兄弟,将家安在了英租界里。

他们原本也没有什么像模像样的家,平时就在码头上讨生活,在码头附近地势高一点的地方,用木板和芦苇编成的草席,马马虎虎搭个挡风遮雨的窝棚,就是他们的家了,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地滚龙。

汪鼎杰这伙人,和之前就栖身在吴淞江畔的流民,以及第一批到上海淘金的洋人成了英租界的主要居民。

“外滩大道”刚刚完工,各大洋行便开始热火朝天地修建洋行大楼、码头和仓库。汪鼎杰这些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了这些洋楼工地上的主力军。

汪鼎杰懂得一些洋文,能与洋人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但凡遇到什么事情,都是由汪鼎杰出面找洋人疏通。自然成了这帮穷苦弟兄的主心骨和领袖。汪鼎杰搞不定的事情,还有胡澄涵在后面顶着。

上海码头上很多江淮、苏北、鲁南的苦力慕名前来投奔。

“鼎杰,我说你是不是可以考虑下成立个社团了?”

“哎呀妈呀,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我正想着这件事情呢!”汪鼎杰假装大吃一惊。

“得了吧,我们以前不是研究过这件事情吗?”

“嘿嘿。”汪鼎杰傻笑道,“老胡啊,你说我要是在这租界里整个社团,这些洋人会怎么想?”

“美国、日本、香港,不是一样有各种社团,只要别太招摇,坏了洋人的规矩,我看不会有事。”

“我哪能坏他们的规矩。不但不会坏规矩,还能帮他们维护好租界里的秩序呢。”

“就是啊。赶紧吧,跟你的人有好几百号人了吧?”

“嗯。”汪鼎杰点了点头,“那你赶紧帮忙想个名字呗,你读书多,主意多。”

“我早想好了,洋泾帮怎么样?”胡澄涵不假思索地说道,很显然,他之前就思考过这个名字。

“洋泾浜?”汪鼎杰皱着眉头说道,“这三个字怎么这么耳熟?好像哪里听过。”

“嘿嘿,哪能呢?这是我挖空心思才想出来的名字。”胡澄涵坏坏地笑道,“洋,就是洋人的洋,泾,就是河流的意思,代表着租界旁边的黄浦江和吴淞江。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在洋人租界里,黄浦江吴淞江畔的黑帮。安清帮以为名字里有个清就了不起,你这取个洋,满清朝廷怕洋人,你这个洋泾帮就能压那个安清帮一头。”

“呵呵,有道理,有道理。那就这个名字,挺好。”

后世的上海人把那种不讲语法、按中国话“字对字”、中英混搭转成的英语,取了个很响亮的名字:洋泾浜英语,把说洋泾浜英语的人叫做洋泾浜。

胡澄涵无耻地剽窃了几十年后人民的智慧,顺带给汪鼎杰扣了个洋泾浜的帽子。

汪鼎杰童鞋在大学里好歹磕磕碰碰地过了四级,虽然学的是哑巴英语,在大学时很少有机会开口,但在这个时代,他的英语水平已经超过了99.9999%的中国人。

后来,江湖上传言,这个名字怪诞的帮派成员都会说洋文,与租界里的洋鬼子们称兄道弟,打成一片。

这个传闻,以讹传讹后,以至于后来帮里不会洋文的弟兄都没脸说是洋泾帮的人。

再后来,不会说上几句洋文的人都不好意思申请加入洋泾帮。

再再后来,世人但凡在上海遇到会说几句话洋文的国人都以为是洋泾帮的人,胆小的都绕着走。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洋泾帮抱上了洋大人这只比道光皇帝的大腿还要粗很多很多的大腿,“前途”不可限量,洋泾帮成为上海滩乃至大清国第一大帮派也是指日可待。

这正是胡澄涵和汪鼎杰计划中的一部分。

胡澄涵拿出刚刚拿到的100两银子和汪鼎杰到手的误工费、精神损失费大约有100两银子,总共200两银子,作为原始资本,走出了宏伟计划的第一步。

首要之务,便是成立洋泾帮。

其实洋泾帮帮已有雏形,汪鼎杰和他的徒弟,以及上次并肩作战几十号弟兄,不到50人,成为了洋泾帮的核心成员。

汪鼎杰一呼百应,自任帮主。制定了严格的帮规,汪鼎杰读书时办过截拳道爱好者社团,这个学生社团的宗旨很简单,李小龙迷都可以参加。

至于这个帮规,汪鼎杰还真是不太懂。不过也没关系,帮里的很多弟兄都见过世面,大伙儿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拼拼凑凑了十几条。无非是些“尔父母即我之父母,尔兄弟姊妹即我之兄弟姊妹,尔妻我之嫂,尔子我之侄,如有违背,五雷诛灭。”之类江湖道义的东西。

有了帮规,弟兄们就可以秘密发展小弟。

汪鼎杰对发展新成员的原则是宁缺毋滥。最基本的条件有三个:穷苦出身,吃苦耐劳,不能吸大烟。

上次与安清帮一战,汪鼎杰可谓风头出尽,再加上抱上了洋人这么粗的大腿,弟兄们打着师父汪鼎杰的旗号在江湖上放出话去,一时间应者云集。那些受尽安清帮和其他帮派欺凌的码头苦力们和流民,纷纷前来投奔洋泾帮。

当时在上海县码头上讨生活的苦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漕帮(安清帮)把持的官役,垄断了漕粮运输、大宗货物的搬运工作,这算是体制内的。另外一类则是像汪鼎杰之前那样打零工的苦力。

洋泾帮了,一票人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总不能每次都去江滩上芦苇荡里去开会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